“癌癥”,一個常常讓人聞之色變的名詞。其實,除了恐懼,我們還可以選擇主動出擊、積極應對!4月15~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,主題是“關愛生命,科學防癌”。下面就來一起學學如何科學防癌吧。
1. “癌”是什么?
癌癥是一類疾病的總稱,這類疾病的發(fā)生是由于身體某一部位細胞的不停分裂和擴散。有學者稱“癌是細胞的疾病”。一個人身體內(nèi)的細胞數(shù)量以萬億計,而癌癥幾乎可以發(fā)生在人體的任何一個部位。
在正常狀況下,人體內(nèi)細胞會隨著機體需要而生長分裂形成新的細胞,當變老或受損的細胞死亡后,就由這些新生細胞取代。但是,當癌癥發(fā)生時,這一過程被破壞。與正常細胞不同,癌細胞可以不受控制地生長,并具有侵襲性。本應死去的細胞存活,而新的細胞在不需要時不斷生成,這些多余的細胞不斷擴增,形成腫瘤。
癌癥腫瘤是惡性的,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擴散或侵入鄰近的組織,或隨著腫瘤的生長,癌細胞破裂并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(tǒng)傳播到人體更遠的地方,形成新的腫瘤。
癌癥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。為應對癌癥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,需要我們未雨綢繆,積極預防。
2. 哪些因素與癌癥的發(fā)生息息相關?
通常來說,我們很難確切地知道為什么一個人會患癌癥而另一個人卻不會。但是,一些因素已經(jīng)被證實可以增加患癌的幾率。這些因素包括一些人為可控制的因素,比如暴露于特定的化學物質(zhì),以及不佳的行為方式,但也有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,比如年齡和家族史。
年齡:癌癥可以發(fā)生在任何年齡。同時,年齡增長是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,總體而言,癌癥的發(fā)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穩(wěn)步上升。
煙草使用:吸煙是癌癥和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。使用煙草制品或經(jīng)常暴露于煙草煙霧的環(huán)境都會使患癌的風險增加。
酒精使用:飲酒會增加口腔癌、喉癌、食道癌、肝癌、乳腺癌等的發(fā)生風險。喝得越多,風險就越高。如果同時吸煙飲酒,風險會更高。
飲食:新鮮蔬菜水果、膳食纖維、鈣等的攝入不足,或紅肉、加工肉類制品、腌制食品等的攝入過多,這些飲食習慣與癌癥風險增高有關。
?胖:肥胖人群罹患乳腺癌、結(jié)直腸癌、子宮內(nèi)膜癌、食道癌、胰腺癌等的風險可能會增加。
紫外線照射:暴露于紫外線會導致皮膚過早老化,并可能導致皮膚癌。
3. 預防癌癥,講究科學!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,30%~50%的癌癥是可以得到預防的。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是我們抗癌防癌的關鍵點。
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注意這些生活習慣。
戒煙!戒煙!戒煙!
煙草使用是最為重要的致癌危險因素,造成約22%的癌癥患者死亡。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(zhì)。吸煙時間越早、吸煙量越多,風險就越大。吸煙者應盡早戒煙,不吸煙者也要注意不要吸入二手煙、三手煙。
多果蔬,不飲酒
對于不吸煙人群,最重要的癌癥可改變影響因素是體重、飲食和運動。據(jù)估計,美國20%的癌癥病例與肥胖、缺乏身體活動、飲食習慣不佳、過度飲酒有關。平時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適量吃堅果,不吃霉變食物,不吃或少吃腌制及熏烤食物。不飲酒最好,如飲酒,應限量,切忌酗酒。
多運動,控體重
“管住嘴、邁開腿”是控制體重的兩個重要方法。規(guī)律的身體活動不僅幫助我們維持健康體重,降低患癌風險,同時還能降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建議進行每天30分鐘、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。每次活動至少達到10分鐘,每天活動的總時間可以累計。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,同時結(jié)合抗阻力、關節(jié)柔韌性、身體平衡和協(xié)調(diào)性活動,也要注意安全,量力而行。
別忽視情緒的影響
心理因素也是影響癌癥發(fā)生發(fā)展的一個重要因素。多愁善感、謹小慎微、情緒抑郁,如不善于自我開解就會帶來負面影響。讓自己保持樂觀、開朗、平和的心態(tài)也很重要。
重視體檢
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治療,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這就要求我們注意身體的微小變化,如出現(xiàn)大、小便習慣改變,反復的出血,身體的腫塊,吞咽困難,持續(xù)的咳嗽或聲音嘶啞等,要及時就醫(yī)。還要定期選擇專業(yè)的醫(yī)療機構(gòu)進行健康體檢,積極完成每一項身體檢查,及早發(fā)現(xiàn)身體的不良因素,盡早干預。